

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—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谈 “十四五”环境保护发力点
发布时间:2021-01-06 作者: 来源:
“十四五”大幕已经拉开。今后五年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力点在哪?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如何推进?新华社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。
“蓝天白云成为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” 记者: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? 黄润秋:总体上看,“十三五”这五年是迄今为止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、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最好的五年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显著增强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目标如期高质量完成。 “十三五”规划纲要确定的生态环境保护9项约束性指标和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。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三大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。 空气质量改善有目共睹,蓝天白云成为朋友圈晒照片的常客。截至2020年12月下旬,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87%,比“十三五”规划的目标超出2.5个百分点。这是很不容易的。 北京市这个秋冬季到目前为止没出现重污染天气,迎来了连续超过40天的优良天,被称为“北京蓝”。这在北京有PM2.5记录以来是第一次,充分体现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。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8.2%,城市里的“臭水沟”“黑池塘”基本消失;长江流域首次实现劣Ⅴ类水体“清零”,干流首次全部实现Ⅱ类及以上水质。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,我们已圆满完成对外承诺的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45%的目标。
已启动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 记者: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。我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进展如何?黄润秋: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。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、气候雄心峰会上郑重宣布我国碳达峰、碳中和等一系列中长期目标和愿景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碳达峰、碳中和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。这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、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明确了目标、指明了方向,注入了强大动力。 目前,我们已经启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编制工作,并将进一步加快节奏,在“十四五”“十五五”期间持续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。 首先,将明确目标、压实责任、严格监督,明确地方、行业达峰目标和实施方案并做到积极而有力度,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。 其次,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,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,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;全面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行动,大力发展低碳交通,积极发展绿色建筑,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,推行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。
另外,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,并逐步扩大覆盖行业范围,丰富交易品种和方式,实现全国碳市场的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持续发展。
2011年以来,我们在7个地方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,共覆盖电力、钢铁、水泥等20余个行业近3000家重点排放单位,为全国碳市场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。 近期,我们将以发电行业为首批开展碳排放配额分配,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。
创新思路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
|